IDTechEx 在一份新報告《2024-2034 年汽車銅需求:趨勢、利用率、預測》中預測,到 2034 年,汽車銅需求將達到 5MT(1MT = 2034 億公斤)的年需求。自動駕駛和電氣化將推動當今需求的增長,但主導需求的組件仍將是線束。
到 2034 年,汽車大趨勢將推動銅需求復合年增長率 4.8%,但線束仍占主導地位
線束是汽車的中樞神經系統,將所有傳感器、執行器、燈等連接到車輛的大腦。系統中的每個組件都需要多根電線負責通信和供電。如今,車輛非常復雜,包含數百個有線組件,線束已擴展到數千根單獨的電線,總長度為數公里。
一些參與者,如特斯拉,正在努力優化車輛的網絡,減少系統冗余、數千米的電纜和每輛車的公斤重量。這可以通過系統架構更改來幫助。
恩智浦等二級供應商預見了一種新興的區域架構方法,其中有線組件按位置而不是功能分組。這有助于消除線束中的冗余,但 IDTechEx 從行業參與者那里聽說,充分利用區域架構需要更多的線束優先思維方式,而不是事后才考慮布線。
線束行業一直在嘗試著替代部分銅線,比如用鋁線替代、更小規格的 48V 系統,甚至無線通信等等,都是為了減少線束中的銅。隨著大型SUV越來越受歡迎,車輛的復雜性增加和車輛的總體尺寸增長抵消了這些減少因素。
但是為什么銅的需求反而越來越多呢?電氣化將是汽車銅需求增加的最大原因。銅用于整個電動汽車動力系統,從電池每個電池中的箔片到電動機的繞組。總的來說,每輛電動汽車可以產生超過30公斤的額外銅需求。
與線束一樣,電氣元件中的銅需求也將發生變化。未來的鋰離子化學和技術將對電池的銅強度產生影響,能量較高的電池通常會返回較低的千克/千瓦時銅強度。在電機方面,由于釹價格波動,IDTechEx 最近對永磁無磁電機的興趣有所調整。繞線轉子同步電機就是其中永磁體被銅電磁體有效替代的一個例子,與常規永磁體電機相比,銅強度幾乎增加了一倍。
先進駕駛輔助系統(ADAS)功能和自動駕駛成為更多趨勢,將產生更多汽車銅需求。這些系統依賴于一套傳感器,包括攝像頭、雷達和激光雷達。其中每一個都在車輛中增加了額外的布線,并在其內部電路板中使用了銅。雖然每個傳感器的銅相對較小,通常略高于一百克,但對于裝有數十個傳感器的高度自動化車輛來說,銅總量總計為幾公斤。
例如,Waymo汽車共有 40 個傳感器——這個總數對于其他機器人出租車公司來說并不罕見。IDTechEx 表示,雖然到 2034 年,這些高度自動化的車輛將占汽車銷量的一小部分,但未來 10 年 3 級技術的廣泛采用將成為 ADAS 和自動駕駛功能銅利用率的重要推動力。
預測銅盈余消失。本周早些時候,彭博社報道稱,預計到2024年的銅過剩基本上已經消失,甚至可能將市場推入赤字。
在過去的兩周里,面對激烈的公眾抗議,世界上最大的銅礦之一被勒令關閉,而一系列的運營挫折迫使一家領先的礦業公司削減了產量預測。
分析師表示,突然取消約600萬噸的預期供應將使市場從大量預期盈余轉為平衡,甚至出現赤字。這也是對未來的一個重大警告:銅是全球經濟脫碳所需的基本金屬,這意味著礦業公司將在促進向綠色能源的轉變方面發揮關鍵作用。
巴拿馬政府下令First Quantum Minerals停止其在該國價值10億美元的銅礦的所有業務。英美資源集團將削減其在南美銅業務的產量。